返回
首页

2k小说移动版

m.2kxiaoshuo.com

224、伴我 14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香城是一个多雾的小城镇。

汤贞在车里睡着了,他睁开眼, 一片雾。他伸手将车窗上的雾气抹开, 透过玻璃的反光, 他看到了身边小周的眼睛, 汤贞转过头, 去望小周。

“到了。”小周见他醒了, 轻声道。

汤贞打开窗子, 他的手扶在窗边,朝冷风外望去。

是香城大桥!

下了高速,进香城的这段路颇崎岖难走。汤贞推开车门,走下车来。山谷中的小城, 这么多年也没太大变化,仿佛与世隔绝。

道路上行人少, 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求学、工作去了, 只有家乡的老人们在看孩子, 在等待出城的年轻人荣归故里。

街巷的报刊亭上还贴着许多年前的旧画报。汤贞用围巾蒙着半张脸, 他走到近前, 看到当年的自己在可乐广告上坐在大篷车顶, 开怀畅饮。

“你认识汤贞吧!”身旁有小朋友道。

熟悉的香城口音。汤贞低头看,一位穿着棉袄的小朋友伸手指给他道:“汤贞是我们香城人!”

有家长过来抱孩子。“你是不是要去看汤贞家呀,”那小朋友道,“他家进不了,只能在外边看,你要是, 要是给我买松枝糖,我就带你去香城大剧院,那是汤贞以前演出的地方。”

看上去,他们把汤贞当成是游客了,当成这些年来,慕“汤贞”之名而来的万千游客的一分子。周子轲停好了车,走过来,他和汤贞一起沿着河岸边朝镇子里走去。什么是松枝糖。周子轲说。

汤贞的手凉,被他攥在手里。汤贞说,就是像糖葫芦一样的小吃,只是没有山楂,是用折下来洗干净的松枝挂糖浆,这样舔着吃。“小时候觉得可好看了,”汤贞说,“枝桠上挂满了糖,像下雪时的松树。放学的时候买一枝,等吃完就到家了。”

汤贞十多年没回来。十多年了,香城街道上处处是和汤贞有关的痕迹。

香城人还逢人便说汤贞。饭庄、酒店里画着对游客宣传的壁画,将“香城多美人”的传说大肆渲染,周子轲走到其中一家门外,他搂着汤贞,瞧外面牌匾上刻着一小方汤贞的绣像。周子轲抬头看那木雕的线条,他把阿贞搂紧了。

街上时不时有路人经过,可他们并不能把围着围巾的汤贞认出来,汤贞也不认得他们。

“以前的叔叔、婶婶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汤贞说。

香城老艺术剧院历经多年修葺,新剧院开业到现在,也二十年了。汤贞松开周子轲的手,他沿着楼梯跑上去了,站在大门前往门缝里头看了一眼。

“有人!”汤贞转过身,拉下围巾了,告诉小周。

大剧院的石阶,荒草丛生。周子轲站在台阶上,瞧剧院外墙上的一面布告栏,他看到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人名,是剧院成立这么多年的优秀员工的表彰。旁边挂着一张斑驳的广告画,都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了:四位老演员,怀里抱着一个穿着小西装的孩子,那孩子瞧着也就五六岁的样子,眼眸灵动,对镜头露出天真稚嫩的笑容,也许他象征着老香城人心目中关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

周子轲的余光在那些优秀员工名单上扫过去,看到一行字。汤成海,工号:17183329。

汤贞抬起手敲门,一直敲,用力敲,他把门推来推去,弄得咣咣直响。

“谁啊!”门里有人过来了,“怎么能这么推门啊!”

“嗲嗲!”汤贞喊道,门开了,汤贞对里面道,“我是阿贞!”

门里站着位老人,干瘦,皮肤黝黑。大冬天,他穿着件背心,下身则是条青色的宽绸裤。他脸上还有妆,睁开眼了,他怔怔瞧了汤贞的脸一会儿。

他两只胳膊伸过来,枯枝似的手指捧住了汤贞的脸蛋,黑白相间,颜色刺目。“阿贞?”他的手揉了揉汤贞的脸,这是假的,这是真的。“阿贞?”他不敢相信,他扯着嗓子喊起来,“阿贞来啦!!”他把汤贞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发丝,“阿贞来啦!!”

老院长早些年就去世了。院长夫人接到剧院老人们的电话,从隔壁镇子的孙女家赶过来。一进剧院后台,她就瞧见走廊上热热闹闹,集满了人,现在剧院不景气,只有过年才这样。还没进门,她就听见刘老人在里面说:“我听见有人在外面摇门,摇得我们那扇大门要散架了,年前才修的,谁啊这么调皮,我当时就想,我们阿贞以前就喜欢这样摇门,哎呀,怎么都不可能啊,怎么可能啊。”

“这怎么称呼啊,小周,小周同志,你喝茶叶!”

“这个阿贞,以前多么淘气,在我们这里,上蹿下跳,为非作歹。下着大雨,别人都在家,他还举着伞在外面疯玩,来我家楼下缠着我们,左一句嗲嗲,右一句嗲嗲,让我们给他开剧院的门,让他到里面玩!这个小毛孩,你怎么才从北京回来,你怎么长这么大啦!”

院长夫人进门去了,许多人瞧见她,招呼她,走到汤贞跟前,她上去就把汤贞的手拉过来,用另一只手去拍汤贞的手掌心。她又不舍得打,伸手去捏汤贞的脸。

周子轲坐在对面,坐在“贵客”才坐的领导沙发上,手边放着一杯茶。他瞧着阿贞被那么多老人家包围,听到阿贞口中断断续续出现的家乡话——周子轲听不懂,他从没听阿贞讲过,今天是第一次。

身边的老人时不时抓一把开心果,抓一把松子糖给周子轲吃,他们努力用普通话和他寒暄,生怕怠慢了他。周子轲张开手心把糖接过来,听到老人们在旁边念叨:“一会儿给阿贞装一点儿回去,他喜欢吃糖。”

他们坐在一起,回忆往昔,回忆汤贞小时候来剧院演出,放学来剧场看排戏,汤贞喜欢听相声,一不小心就把人家隔壁乡镇剧团的活儿给“偷”了,惹得那边的人找上门来,十里八乡连省城的老师都知道了,香城出了一个小天才,叫汤贞。

“你回家去看了吗?”老人们问。

汤贞坐在他们中间,羽绒服兜里揣满了糖,他摇头。

“玥玥可怜,”老人说,“谁摊上那么一个妈,谁都遭罪。”

“诶,怎么说话呐。”

“玥玥前几个月还给我们打电话。”

“说什么?”

“说,想看你爸爸和你的录像带,我们寄给她的,让她老公家弄丢了。”

周子轲也许能明白,汤贞为什么这么多年没回来。他走上香城剧院散发着霉味的楼梯,听阿贞给他一一介绍刚才在楼下后台见到过的那些老人。小时候,除了上学,汤贞做什么都在剧院里,一有事来到剧院,准有人管他。

有一次,在路面上磕破了膝盖,汤贞小腿流着血走回家,他对妈妈说疼,妈妈嫌他娇气。

妹妹说,哥哥,你怎么走路这样了,不会是把腿摔断了吧。汤贞也不知道,他在书包里找自己攒的零用钱,妹妹进来了,也把手里皱皱巴巴的零用钱给他。天快黑了,汤贞牵着妹妹的手,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似的,在外面走。妹妹说,天好黑啊。他们站在小镇医院门口,发现医院关着门,大夫下班了。

爸爸骑自行车下班回家,在楼道台阶上看见了两个可怜巴巴挤在一起坐着的小孩。爸爸抱起妹妹,放回家里去陪妈妈,他又抱起汤贞,下楼放在他自行车后座上。

爸爸骑着车,带汤贞去剧院后面的员工宿舍,直接找到大夫家里去了。汤贞在那儿被大夫检查了一番,确定没摔坏腿,消了毒,擦了药水,他们干脆在大夫家里吃晚饭,汤贞在回家路上买了两个松枝糖,带回去给妹妹吃。

香城大剧院不比北京的嘉兰天地艺术剧院,这里老朽,粗陋,屋檐也低矮得很。现在的年轻人迷恋网络上的新鲜事物,除了一线城市,很少有人到剧院看戏了。就像老人们说的,现在的香城大剧院,比起“剧院”,更像一个代表往昔的景点一般存在。

他们一直努力坚持,靠着捐款,靠着微薄的演出费,希望等兰庄的高尔夫度假村建起来以后,给香城更多活力,把剧院维持下去。

老院长夫人问汤贞,晚上住在哪里。汤贞说去住酒店。

“不回家去了?”她问。

汤贞没说话,还没下定决心。

“你当年自己走了,去北京,当大明星,上电视,看着真好,”老院长夫人说,“就是和小时候,好像不太一样了。”

如果说汤贞有“来处”,那么眼前这栋建筑就是他的来处了。小周把租来的车子从香城大桥下的停车场开过来,他打开后车厢盖子,和汤贞一起把里面的水果、厦门特产拿出来。汤贞和老人家们一一拥抱,周子轲站在台阶下面,他也伸出手,和过来送他的老人家们握手。

等只有两个人了。周子轲在树下问:“怎么说?”

“嗲嗲。”汤贞看他。

周子轲忍着笑:“我没听清。”

“嗲嗲。”汤贞低下头,又说了一遍,他抿住嘴,不再说了。

郭小莉打来一通电话,问汤贞人在哪里,郭小莉本来按时给祖静老师那儿打电话问平安,结果今天打去,才知道汤贞离开厦门了。她问汤贞什么时候回北京。

汤贞讲完了电话,他和小周已不知不觉走到一片居民楼下。

“阿贞?”

身后突然有人叫道。

汤贞牵着小周的手,回过头。

一个男人站在路头的灯下,瞧着有三十岁模样,他手里牵着两个背书包的小朋友,是刚接孩子回家。

“阿贞,”那男人眯了眯眼,走过来,“真是你!”他推两个小孩,让他们自己进楼道上楼。

汤贞在小周身边站了一会儿,松开小周的手,他走过去了。

“你走了这么多年了,怎么突然回来了,”那男人笑道,他眼睛睁大,惊喜地瞧汤贞,“看起来一点儿都没变。”

汤贞双手揣在衣兜里,对他笑了一下:“是吗。”

那男人说:“是啊。”他也笑了,“你不想和人说话的时候,无论我说什么,你都喜欢说‘是吗’。”

汤贞听了这话,才真的笑出声了。

两个人之间的空气一下子热络起来。

“我先走了。”汤贞看他。

“阿贞!”他又叫了一声。

汤贞在路灯下回过头。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在香城待几天?”他问。

汤贞说:“我明天就走。”

周子轲问:“他是谁。”

汤贞说:“以前邻居家的哥哥。”

周子轲脚步停下了。

他转过身,朝他们刚才经过的那片住宅楼看。他不知道哪一户是汤贞小时候的家,只能看到一户一户的阳台延伸出来,朝向天空的方向。

汤贞没有停留,他绕过了这片剧院住宅区。道路上,有人跑出来,望向他们的背影。周子轲看着路越往前走,两侧的商铺越少。

夜雾弥漫。

他陪汤贞走向了墓园。

回到香城的汤贞,有时让周子轲以为,会消失在这片雾里了,会失去人形,再也不见踪影。周子轲紧握他的手,时不时还搂住他。汤贞的长头发从衣领里落出来,雾中的青丝,像是种矿物的颜色,汤贞往前去,给周子轲一种非人的感觉。

两座墓碑,一大一小,伫立在一棵落光了叶的银杏树下。

汤贞方才还走得快,这会儿他站在这里,低头看着。

墓碑上有故人的照片,男人穿着中山装,在微笑,女孩穿一件连衣裙,也在笑。

汤贞眼睛一眨,登时有滚热的泪落下来了。

“爸爸,”墓园中人迹罕至,墓碑林立,是沉默的逝者,在天上地下望向了他们,汤贞声音再轻,也仿佛有回声,“我来看你了。”

周子轲感觉汤贞的手在手心里反握住他,手指用力,很激动的样子。“我和小周一起来了,爸爸你能听到我的话吗。”

“玥玥,”汤贞又说,“你能听到我吗。”

汤贞在墓前蹲下了,只是那么蹲在那里,低着头,眼泪一颗一颗淌下他的面颊,落进泥土中。周子轲在雾中独自站了一会儿,他等待着,天已经黑透了,他蹲下来。

“……你要和爸爸,先在那边好好生活……”周子轲听到阿贞小声说。

周子轲近近地看他,他把阿贞扶在墓基的两只手拉过来来,在手心里使劲儿握住,把阿贞捏得有点痛了。阿贞抬起泪眼来,毫无准备地看向他。

年轻人离开了大雾中的墓园。从远处望去,能看到那棵银杏树通往天穹的枝干。

汤贞坐在床边,擦亮了一根火柴,点燃蜡烛。

烛光照在他脸上。

香城全城停电,在以前这也时常发生。只是眼下正是冬天,天冷,连热水都不够热。

周子轲冲了个澡,他一向爱干净,这会儿穿回来时的棒球衫,他什么也没说,走回到阿贞身边。

阿贞抬起头,他在烛光中望向周子轲的眼睛,让周子轲觉得再好的画家也画不出来。

蜡烛粘在床头。汤贞的头发浮在枕头上,像雨后的浓云。他望着周子轲,半垂下眼,和他的小周接吻。

从很小的时候起,汤贞就明白,爱人们迟早会分开。

建立了家庭的夫妻也会争吵,赤红着脸,怒目而视。似乎“爱”总有这样的规律,它出现了,又消失,这是地球运转造成的人类心灵的变化,像月圆月缺,是永恒真理。汤贞心底里觉得,和小周以后大概也会走向这样,但他仍想试一试。

他要努力,要竭尽全力。汤贞的手在枕头边,和小周十指紧扣。

“死亡”第一次出现在汤贞的生命里,给他带来了无止尽的迷茫与恐惧。为什么,死亡是什么,大河里有什么,爸爸在哪里。

而很快,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汤贞自己步入那道鬼门,他逐渐开始对“死亡”习以为常。

房间里冷,怀抱里暖,爱人在一起,连烛光都有温度。汤贞告诉周子轲,有一天睡觉之前,他缠着爸爸讲睡前故事。

“爸爸说,让我好好演戏,如果想他,就看看他拍的戏。他说他能看见我。”

周子轲的手搂着阿贞的背。

“我当时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想,难道你现在看不见我吗?”

第八幕

伴我

有一年爸爸过生日,他摸着汤贞的头说,爸爸唯一的生日愿望,就是阿贞和玥玥永远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天还未亮,汤贞就醒了。他没有吵醒小周,悄悄穿上外套,出了门。

街道上路灯亮着,来电了,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汤贞走过了香城大桥,大桥那么长,汤贞站在中央,隔着围栏向下,望雾气中平静而深沉的河水。

他至今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

林爷说,香城的河连着大江,东流入海,无论爸爸到了哪里,无论汤贞去了哪里,他们都可以相见的。

十五岁那年,汤贞走出家门,他背着书包,提着行囊,一边走,一边回头,他用袖子擦掉眼泪,行过这座桥时,他想爸爸一定在看他,汤贞等在火车站台,他捏着车票,坐上了通往北京的列车。

汤贞站在桥头,他忽然回过头去。

大雾浸透了这座小城的每个角落,在古代志异里,之所以香城多出美人,因着这本就是一片仙山,是通灵之地。大桥两侧亮着夜行灯,那雾中,汤贞望见有人影远远朝他走来。

爸爸身着长褂,骑在一辆二八大杠上,在桥边歪歪扭扭地骑行。汤玥扎着两条小辫子,背着书包,她的脚在后座上一翘一翘的。爸爸抬起头,他对汤贞笑了。

汤贞往前跑过去,又停下了。爸爸和妹妹不见了。好像雾凝结成一片棱镜,只有固定的瞬间能够窥见一影,一靠近,便立即消失了。

就在汤贞懊悔之时。

“哥!!”他听到有人从桥上叫他。

一辆机车停在了桥上。握着车把的人穿一件不合身的大衬衫,他把头盔面罩向上一推,朝汤贞微笑。

机车后座上,一个长手长脚的小男孩正冲汤贞招手,他摘掉头盔,露出一个女孩儿头来。天天喊道:“哥,你怎么才放学啊!”

这趟列车离开了香城,朝北京飞速驶过去。汤贞站在原地,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桥上,朝他的生命走过来,年轻时的郭姐,祁禄,林爷,乔贺,祖静,温心,费梦,方遒……

他们呼唤他,哥,阿贞,小汤,汤贞老师!

天幕由无尽的黑暗转向透明的蓝。

逐渐有光从对面,从日出的东方投射过来。

汤贞眯起眼,他从光里看到了小周的轮廓,小周穿着件棒球衫,裹着羽绒外套,他穿透了迷雾,走向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国漫的世界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我不想受欢迎啊我有一座山寨我的团长李云龙时代巨子上古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女总裁的超级高手逆天铁骑
相邻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酋长我在原始部落当神仙地下部落废柴逆袭:嫡女归来诸天最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