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2k小说移动版

m.2kxiaoshuo.com

第一百零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一大早, 茶肆里就挤满了人。个个神色焦急, 还有些耐不住的, 频频往窗外张望。过不多时, 就见个伙计飞奔而来, 店里立刻喧闹起来。

“来了来了!新报来了!”“都安静些!听宋官人读报!”“烦劳宋官人了!”

一份叠好的报纸, 恭恭敬敬摆在了位中年儒士的桌上。这人姓宋,乃是坊间一个落拓书生。屡试不第, 连解试都考不过,自然也没法以特奏名取士。每日只能替人抄抄书,写写信, 教两个蒙童混日子。谁料前两天喝茶时, 为了蹭人的小报看, 帮着读了一段《苏定方大破单于》, 引来了一票听众。送报送茶不说, 还有人掏钱请他吃饭。

倒也不是宋书生的口才有多好,实在是这报上的话本写的精彩。只要徐徐道来, 不比说书人差多少。宋书生也就从善如流, 每到日新报发刊的时候,就来茶肆坐坐,混个早饭茶点。

不疾不徐喝了口茶, 宋书生慢悠悠拿起了报纸,摊开翻到了第二页, 略看了看, 就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

“上回说到, 单于营帐扎在了阴山脚下,兵足三万,马嘶咴咴……”

他一开口,整个茶肆都安静了下来。能一早来吃茶的,家中大抵殷实,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书识字。偏偏这小报上刊的故事,实在诱人。讲的是前朝苏定方苏令公,二百骑破单于大营,如此传奇故事,写话本的还是桑家瓦子里名嘴王圆子,听来真个让人如痴如醉。宋书生一开讲,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了,生怕错过精彩的段落。

这一折,也确实也是高|潮所在。但听趁夜出发的苏定方,遇上了漫天大雾。二百弓弩手,骑在马上,连路都看不清楚。秘行一宿,到得天色将明,大雾散去时,一里外,正是单于牙帐!苏将军大喝一声,纵马驰骋,杀入了敌营。顿时天地变色,血流成河!三万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颉利单于以为李卫公亲兵杀到了近前,吓得屁滚尿流,带着前隋公主狼狈出逃……

宋书生也读到了击节之处,只觉一腔豪情无处发散,骤然想起一首诗,似也是写苏烈的,立刻拍案吟道:“此情此景,正如诗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好彩!”“爽快!”“不愧大唐苏令公!”

茶肆之中,所有听客都叫嚷起来,却不及细思,为何话本里写的是大雾,宋书生却吟开了大雪。只觉一幅画卷当面铺陈,历历在目,生出满腹豪迈!

谁料喝完彩,就听那宋书生道:“这单于能否抓住,且听下回分解……”

话音刚落,有人便哀嚎起来。

“就这么完了?日新报怎地三日才一出?可急死俺了!”

“这不是王圆子写的吗?走走走,咱们且去桑家瓦子听!”

“你想得倒美!王圆子那彩棚,都订出一月的票了,还不如看报快些呢……”

“宋官人,且再读读后面的新闻。来人,再给宋官人添份茶点!”

又有人加茶点了,怕不是能带回去让妻儿都多吃两口。宋书生美滋滋的又翻开了后面的市井逸闻。日新报的逸闻嘛,如今大家都是“新闻”“新闻”的叫了,倒也贴切。上次讲的是个婆媳争斗,闹上官府的事情。也不知今日的会是什么。

至于其他几个版,可以等到后面再读。特别是那个梦溪生写的杂文,嘿,要听的可是不吝钱呢。

不知多少茶肆,都在传唱苏定方的赫赫战功。另一些人,惦记的却不是这个。

一处院落中,有个带着启明镜的青年,正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报纸,边看边连连颔首:“这正声共振,还是梦溪生说的明白啊!福顺,快取我的琴来!”

书童莫名其妙,却也不敢怠慢,立刻取了琴来。那士子饶有兴趣调准了音阶,随后剪了纸人,放在弦上。弹动宫弦时,少宫上的纸人就会随着颤动。弹别的弦,纸人就不动。

“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这可比《庄子》所言,更进了一步啊。”那青年喃喃道了一声。

这同音共振的说法,早在《庄子徐无鬼》中就有记载。说是诸瑟共处一室时,只要弹动宫、角等音时,位于同一室内的瑟,相应的弦也发生振动。而若是改了一弦的音,使它和五调中的任何一声都不相同,弹动时,另一个瑟上二十五根弦都动了起来。

这故事,他不仅学过,还亲自演示过,却没有梦溪生这法子如此清楚明白,连正声应弦的共振都演示的一清二楚。上一篇的木塔摇晃,就逐层钉上木板的故事,也极为有趣。不知下一期,又会写些什么?

心痒难耐,那士子在屋中踱步,终究还是忍不住,坐在了书案前,提笔写了起来。这小报,还有一点与旁人不同。报页最下方,写了一行地址。说是韩家玻璃镜铺旁,设有一个木制的“信箱”。若想投稿,可以把放入信箱中,一旦小报录用,就会发给润笔费。

他倒是不在乎那几个钱,但是自幼博览群书,也知道不少旁人不知的事情。若是能刊在报上,岂不也能博个名声?

“老爷,饭好了。”

门外传来呼唤,王安石只“唔”了一声,也不起身。眉峰紧锁,又在纸上写了百余字,他才放下笔,走出了书房。来到桌前,对妻子微微颔首,王安石也没看桌上都有什么菜,举筷便吃。边吃,还边想着明日要上的奏折。

他也是刚刚听说,韩琦竟然向天子进言,说要发行国债。由朝廷出面,向民间借贷,这可大大出乎了王安石的意料。他曾经在韩琦手下任事,知道此人性情,怎么会突然献这么个法子?话说回来,当初开市舶司、提高商税,也不似他的作风,难不成背后有人指点?

这国债,王安石也说不出是好是坏。在他眼里,能抑制兼并,让钱财重归朝廷手中的,才是上上之选。这国债,非但不能敛财,反而三五年后要给出利息,以田亩诱之,更有鼓励兼并之嫌,着实称不上良法。但是能快速筹到钱,推进河湟之战,却是不争的事实。他读过王韶的《平戎策》,也见识过神威炮的厉害。有此两样,河湟唾手可得。再花上数年时间,变法筹钱,会不会错失良机呢?

这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事。饶是王安石心志坚定,也难决断。正因此,这几日他在书房待得时间更长了,只盼能早日理清思路,写好奏章。

飞快吃空了碗里的饭和面前那盘菜,王安石捡起帕子随意擦了擦嘴,就想回书房。谁料刚走了两步,他足下一顿,望向了旁边小桌。就见桌上放着一页印了文字的纸张,吸引他的,倒不是那虽显青涩,却风骨绝佳的“日新报”三字,而是下面小了一号的标题。

“复河湟方安边陲?”王安石捡起了那份小报,飞快看了起来。这篇文,写的是竟然是河湟对于大唐的意义所在。为何唐宣宗登基之后,要率先收复河湟?占了河湟,又对稳定国朝有什么重要意义。八百来字,片刻就看到了底。王安石的眉峰却皱的更紧了。

这文写的不差啊。王安石本人最善写论,文笔挥洒,气畅意达,乃是不逊于当世文宗欧阳修的大宗师。能得他“不差”的点评,可见写文之人的水准。可是这样的文,怎会登在个小报之上?

又看了眼那意气潇洒的“日新报”三字,他忍不住继续翻了起来。小论之后,是一章话本,讲的是苏定方平突厥的故事。文字平平,但是摆在“收复河湟”的论调下,就别有一番味道了。王安石心中隐隐有了些想法,继续翻看,却发现后面变成了游记和杂文,还有些市井逸事,之前的猜测,顿时落到了空处。

这跟寻常小报,有些不同啊。又翻回了首页,看了半晌,王安石突然问道:“夫人,这小报是哪里来的?”

王安石的夫人吴氏,此刻还没吃完饭呢。听丈夫问,看了一眼,就笑道:“这是我从韩家香水铺里买的。小报写的有趣,还有促销的招帖,三日一出,买的人不少呢。”

吴氏有些洁癖,自从来了京城,就爱上了韩家铺子的皂膏。而且不买那些应季花香的,就爱无色无味的肥皂和手油,时时会去转上一遭。前两天去到店里,看到了这小报,就随手带了一份。开始只是为了后面的招帖,想要记下铺子里的促销时间。后来又发现有市井逸闻和游记杂文,就留在了房中,闲时看上两眼。没想到被丈夫瞧见了。

“三日一出?还有其他的吗?”王安石立刻问道。

“有啊。”吴氏闻言,就命丫鬟取了其他的报纸。王安石接过,飞快回到了书房,研究起来。

这报应当是刚刚发的,不过五期,篇篇刊首,都是写河湟。而紧跟的,则是《苏定方传》。为何选苏定方,而非旁人。恐怕是因为他“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赫赫战功吧?就算李唐一朝,也罕有苏定方这样外战未尝一败的名将。征东西突厥、灭百济、定吐蕃……他收复的地方,岂不皆是朝廷面对的心腹之患?至于刊首言必谈唐宣宗,心思更是一目了然。

若是市井百姓,看了这报,会生出什么样的念想?趁着群情激奋,以河湟为名卖些国债,又有何难?

印这报的,定然跟提出国债的,是同一个人。目光落在了页脚那一行小字上,王安石思量许久,终于还是提笔,飞快写了起来。

※※※※※※※※※※※※※※※※※※※※

小报和新闻这两个词,都是宋朝出现的。

卢纶那首诗写的确实是苏定方,但是不是这场战争。而是二十年后,攻伐西突厥部的事情。当时阿史那贺鲁率部十万,围困苏定方一万兵马。他临危不惧,力挫强敌不说,还展开了反攻,“贼遂大溃,追奔三十里,杀人马数万”。西突厥大溃,阿史那贺鲁逃跑时,天降大雪,苏定方力排众议,趁雪追击,在金牙山大破西突厥,活捉阿史那贺鲁。

/">/a>)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的团长李云龙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女总裁的超级高手逆天铁骑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上古我有一座山寨时代巨子我不想受欢迎啊国漫的世界
相邻小说
反派老婆不好做快穿之美人书作精美人穿书了穿成女配妈妈怎么办?楚巫